诗经·国风·周南·葛覃原文鉴赏带拼音注释译文及评析点评

诗经国风周南葛覃的原文鉴赏,全文中文和拼音(注音)对照、译文翻译、关键词注释、文章点评等信息服务。

《诗经》葛覃

  • zhī tán zhōnɡ ɡǔ wéi
  • huánɡ niǎo fēi ɡuàn mínɡ jiē jiē
  • zhī tán zhōnɡ ɡǔ wéi
  • shì shì huò wéi chī wéi zhī
  • yán ɡào shī shì yán ɡào yán ɡuī
  • huàn
  • huàn fǒu ɡuī nínɡ

译文

葛草长得长又长,漫山遍谷都有它,藤叶茂密又繁盛。

黄鹂上下在飞翔,飞落栖息灌木上,鸣叫婉转声清丽。

葛草长得长又长,漫山遍谷都有它,藤叶茂密又繁盛。

割藤蒸煮织麻忙,织细布啊织粗布,做衣穿着不厌弃。

告诉管家心理话,说我心想回娘家。

赶快洗干净我的内外衣裳。

洗和不洗尽快分清楚,我要回娘家看父母。

注释

1、葛:多年生草本植物,花紫红色,茎可做绳,纤维可织葛布,俗称夏布,其藤蔓亦可制鞋(即葛屦),夏日穿用。覃(tán):本指延长之意,此指蔓生之藤。

2、施(yì):蔓延。中谷:山谷中。

3、维:发语助词,无义。萋萋:茂盛貌。

4、黄鸟:一说黄鹂,一说黄雀。于:作语助,无义。于飞,即飞。

5、集:栖止。

6、喈喈(jiē):鸟鸣声。

7、莫莫:茂盛貌。

8、刈(yì):斩,割。濩(huò):煮。此指将葛放在水中煮。

9、絺(chī):细的葛纤维织的布。綌(xì):粗的葛纤维织的布。

10、斁(yì):厌。

11、言:一说第一人称,一说作语助词。师氏:类似管家奴隶,或指保姆。

12、归:本指出嫁,亦可指回娘家。

13、薄:语助词。污(wù):洗去污垢。私:贴身内衣。

14、澣(huàn):浣,洗。衣:上曰衣,下曰裳。此指外衣。

15、害(hé):通“曷”,盍,何,疑问词。否:不。

16、归宁:回家慰安父母,或出嫁以安父母之心。

评价

《葛覃》是一首描绘女子采葛、织布、制衣的诗歌,通过展现女子的勤劳与贤淑,传达了古代社会对妇女品德的期望。诗歌中“葛之覃兮,施于中谷”描绘了葛藤蔓延在山谷的景象,象征着女子的柔美与坚韧。

诗歌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,如以葛藤象征女子的生命力和韧性。同时,诗歌的语言质朴自然,韵律和谐,读来朗朗上口。通过细腻的描绘,诗歌展现了女子的勤劳和心灵手巧,以及她对家庭的热爱和奉献。

《葛覃》所传达的思想内涵是勤劳、贤淑和家庭观念。这些品德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,是评价一个女子是否具备“母仪天下”美德的标准。同时,诗歌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,为我们了解古代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。

孔子:“《诗》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:‘思无邪’。”孔子认为,《诗经》中的诗歌都是思想纯正的,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道德的追求。孔子将《葛覃》视为表达女子贤淑品德的典范,认为它展现了女子的内在美和家庭价值观。

朱熹:是“后妃之本也”。朱熹认为,《诗经》中的诗歌多是以男女之情感为主题,而《葛覃》则是以女子为中心,展现了她勤劳、贤淑和家庭观念的美德。朱熹认为这是后妃应有的品德,因此将《葛覃》视为“后妃之本”。

刘勰:称赞《葛覃》的文笔清新自然,语言优美,情感真挚,展现了一位古代女性对家庭、对生活的热爱和奉献。刘勰认为,《葛覃》所传达的勤劳、贤淑和家庭观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,也是人们应该追求的美德。

纪昀:《葛覃》所传达的女性勤劳、贤淑和家庭观念是古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价值观。他称赞《葛覃》所描绘的女性形象真实、生动,展现了古代女性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。同时,纪昀也强调了《葛覃》在诗歌艺术上的成就,认为其语言优美、意境深远,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杰出代表。

王国维:《葛覃》所传达的女性勤劳、贤淑和家庭观念具有普遍意义,不仅限于古代社会,也适用于现代社会。他认为,《葛覃》所展现的女性形象是健康、积极的,她们不仅承担着家庭责任,也追求着个人的幸福和自由。王国维认为,《葛覃》所传达的这种价值观对于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,也是构建和谐家庭和社会的重要基石。

顾炎武:《葛覃》所传达的勤劳、贤淑和家庭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,也是人们应该追求的基本品质。他认为,《葛覃》所展现的女性形象是真实、生动的,她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家庭和社会做出了贡献。

意见反馈